一、 地理环境与民族性格
从中国古代文明的地理位置上说,它有一个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中心,由此辐射到周边地区。这个中心有时向其它方向有所偏移,但没有明显的错位。不像西方文明经历由希腊到罗马再到西欧的大幅度位移。它的边缘有时扩张,有时收缩,但总是在一个大体有限的范围内,在这个区域内,占人口绝对多数的汉民族居住于其中心地带,而其它少数民族则分布于其边缘地区。这个相对稳定的文化区域同时也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单位、政治实体,其家天下的政治性质得到普遍认同。中国古代的政治发展表现为单轨性,即王朝兴亡的单调地重复,家天下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千年不变。古人都知道,“自上世以来,天下亡国多矣,而君道不废。”这的确是事实。君主专制在人们心目中成为唯一的、天然合理的、无可怀疑的政治体制。地理文化上的大一统落实到政治上就是家天下。这在中国形成了万世不变的所谓“道统”。
中国古代文明生长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内。它的北边是无际无涯的荒漠和原始森林,西边为难以逾越的高原和高山所阻隔,东南是令人生畏的茫茫大海,这些自然障碍将古人与外界隔开,形成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这与古代地中海文明和中世纪及近代大西洋文明的开放性地理环境形成鲜明对照。正是中国文明对外的相对隔绝,使它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内向性格,使中华民族有着一种独特内聚力。它使古代中国人在这些屏障以内,实现了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统一,使中华民族凝聚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如一些学者指出的,中国文化具有“墙文化”的特征,即对外封闭,内部则消除各种障碍而得到充分开放和贯通。
二、“合—分—合”的历史传统
中国有着其它民族少有的大一统的历史传统。中国的历史是从统一开始的,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在后人的心目中,都是华夏或“天下”统一的共主或帝主。被人们不断津津乐道的尧舜禹汤文武,形成上古时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