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泛起丝丝涟漪,思绪也随之悠悠飘远,回溯起那段镌刻着成长与财富起伏的往昔岁月。
闺蜜那张原本青春洋溢的脸浮现在眼前,婚后却好似被霜打了一般,常为了谁做早餐、水电物业费怎么分摊这些琐事跟老公争得面红耳赤,恋爱时的甜蜜就像泡沫,一戳就破。
对面邻居姐姐更惨,离婚的时候整个人瘦了一圈,财产争夺、孩子抚养权大战,让她眼神黯淡无光,曾经的活力被婚姻榨干。
她们的经历就像一记记重锤,狠狠地敲打着我对婚姻的憧憬,让我心里直发怵。
记忆又回到小时候,老爸在老家可是出了名的“王百万”,倒不是我想炫富,当年实情确实如此。
一家人平常忙忙碌碌,也就逢年过节才难得回一趟温州老家。
那时节,亲戚朋友们天南海北地做生意,有开超市的,有靠手艺谋生的,还有风靡一时的“温州发廊”,老爸则一头扎进钢窗制造行当。
在那个房地产行业蓬勃兴起的年代,温州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到处都是新建的楼盘工地。
我爸瞅准了商机,一头扎进钢窗制造领域。
他的工厂起初规模不大,但凭借着温州人骨子里那股精明能干、吃苦耐劳的劲儿,没日没夜地忙碌于采购原材料、改良生产工艺、拓展客户资源。
渐渐地,工厂订单越来越多,机器轰鸣声从早到晚响个不停,车间里工人忙碌穿梭,火花四溅,切割、焊接、组装,一道道工序井然有序。
家里的日子也如同那不断攀升的钢窗产量一样,过得红红火火,“王百万”的名号就此在当地打响。
那时候,每次跟着爸妈回老家,总能感受到浓浓的商业氛围。
亲戚们聚在一起,谈论的话题不是哪里又新开了一家超市,生意火爆得需要连夜补货;就是谁谁在外地开的“温州发廊”,引进了最新潮的发型设计,顾客排着长队等候。
虽然我年纪尚小,但也能从他们的言语和眼神中,看到对未来的憧憬与干劲。
耳濡目染之下,我早早地接触到了做生意。
而我爸,作为家族里做钢窗生意的代表,更是备受瞩目,大家都盼着他能分享一些行业里的最新消息,或是传授几招生意经。
可好景不长,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风云变幻,危机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