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步兵一万六千,他们驻守在成都城内各处城墙与据点。其中有吴懿统领的步兵营,吴懿作战经验较为丰富,但面对刘备军的强大压力,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士兵们因长期被困,且之前连番战败,士气低迷,对坚守成都信心不足。
在后勤保障方面,由董和负责。董和虽竭力维持城内的物资供应,但随着围城时间的延长,粮草日益短缺,城内人心惶惶。情报收集上,刘璋军也派出了一些人员,但由于刘备军的封锁,所获情报极为有限,且多不准确。
成都地处平原,四周地势较为开阔,利于大军围城与展开攻城作战。刘备军与刘璋军都深知这一地形特点。刘备军可以将兵力充分展开,对成都形成全方位的包围,并且便于调配攻城器械与各兵种协同作战。刘璋军则依托成都高大厚实的城墙进行防御,城墙之上设置了众多弩机与投石车,准备应对刘备军的强攻。
在战术运用上,刘备军摒弃了单纯的武力强攻,而是采用了诸葛亮精心策划的攻心为上之策。诸葛亮深知成都百姓久历战火,若强行攻城,必将生灵涂炭,且会让刘备军损失惨重。于是,他让士兵们在成都城外齐声喊话,那声音此起彼伏,宣扬刘备的仁义之名,承诺只要刘璋投降,百姓将免受战火涂炭,官员也将得到妥善安置,可继续为治理蜀地效力。这一声声呼喊,如同一阵阵春风,试图吹散城内的阴霾与抵抗之心。同时,诸葛亮选派能言善辩且与刘璋有旧交的简雍入城,直接劝说刘璋投降。简雍进入成都后,面见刘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他分析当前局势,指出继续抵抗已无胜算,只会让成都百姓陷入更深的苦难。
刘璋军则只能坚守城墙,被动防御。他们在城墙上布置大量士兵,严阵以待。利用弩机射杀靠近城墙的刘备军士兵,用投石车抛掷石块,阻止刘备军搭建攻城器械与攻城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内物资匮乏,士兵们饥饿疲惫,士气愈发低落,城防也逐渐出现松动。
在联盟方面,此时刘备军与刘璋军已从曾经的合作关系彻底转变为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