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融入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网络,在重要国际场合崭露头角,频繁书写文化交流佳话。
而在灵犀镇本地,戏曲与生活已完全相融共生。新生儿满月,家中长辈哼几句戏词祈福;新人成婚,花轿伴着戏曲喜乐巡游街巷;老人寿宴,子孙们登台唱曲贺寿。每年盛夏,镇里举办“戏韵纳凉节”,古戏台变身露天影院,经典戏曲电影循环播放,台下摆满竹椅凉席,观众吃着瓜果,沉浸在光影戏音交织的美好里;寒冬时节,“围炉戏话”活动开启,民众围坐暖炉,听老艺人讲古戏渊源,传承记忆在烟火家常中代代延续。
历经风雨沧桑,灵犀镇戏曲从苦难中萌芽,在坚守与奋进中长成参天巨擘,阿福等先辈们的梦想不仅成为现实,更超越想象,未来,它将以不朽风姿,携手华夏万千文化瑰宝,傲然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岁岁年年,风华绝代,润泽人心,永不停歇地书写传奇新篇。当又一个暖春拂过灵犀镇,戏台四周的繁花如期盛放,粉白嫣红簇拥着那历经风雨却傲然屹立的建筑,似在无声诉说往昔与今朝的故事。新一代的小戏童们在花树下嬉笑打闹,手中挥舞着色彩斑斓的自制戏旗,稚嫩嗓音哼唱着熟悉的曲调,一招一式已然初显神韵,传承的火种于他们身上燃得正旺。
镇口的石碑上新刻了一行字:“灵犀戏韵,恒古流芳;传承不辍,盛世华章”,在日光下熠熠生辉,仿若誓言,镌刻进每一寸土地,融入每一缕镇风。远方,前来研学交流的队伍络绎不绝,有黄发垂髫的外国友人,满怀新奇与敬意;有青春朝气的学子,目光炽热且坚定;他们带着对戏曲文化的向往奔赴此地,又终将带着灵犀镇的馈赠奔赴世界八方,让这戏韵涟漪无远弗届。
阿福的老屋被修缮成了小型纪念馆,屋内陈列着他破旧却珍贵的练功服、满是笔记的戏本,还有那枚出征前奶奶挂上的玉佩,静静躺在展柜,温润如初,似在默默守望着小镇日新月异的变迁。岁月轮转,阿福虽已远去,但他的身影仿若凝于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