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诱唐朝军队深入。尉迟敬德随李世民出征,他没有察觉到危险,率领军队贸然进攻。结果陷入刘黑闼的包围,损失惨重。他的许多部下战死沙场,他自己也险些丧命。
这次失利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痛苦之中。他回到营地后,闭门思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战术失误。他意识到自己过于冲动,没有仔细侦察敌军的虚实。此后,他开始更加注重战前的侦察和战略的谋划,努力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
在朝廷内部,他也面临着一些文臣的排挤。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虽然与他并无直接的利益冲突,但房玄龄认为武将权力过大不利于朝廷的稳定。他常常在李世民面前旁敲侧击,暗示尉迟敬德等武将的骄纵。尉迟敬德察觉到房玄龄的敌意,心中十分不满。他本就性格直率,不善于官场的应酬和权谋之术,因此在朝廷中逐渐被孤立。他感到自己的忠诚和功绩被忽视,心中充满了愤懑和无奈。
晚年时的敌人,晚年的尉迟敬德,遭到了李世民的猜忌。李世民晚年变得多疑,对功臣们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关注。公元 643 年,有一次宫廷宴会上,尉迟敬德因不满自己的座位被排在一位年轻将领之后,大发雷霆。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李世民忘恩负义。李世民认为他这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对他产生了不满和猜忌。此后,李世民逐渐疏远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他。
他的儿子尉迟宝琳,自幼娇生惯养,长大后仗着父亲的威名,在长安城中胡作非为。他经常与一些权贵子弟勾结,欺压百姓,抢夺民财。尉迟敬德得知后,痛心疾首。他多次教导儿子,但尉迟宝琳根本不听。儿子的行为不仅让他的名誉受损,也让他感到自己没有教育好儿子,是一种失职。他试图用严厉的手段管束儿子,但效果甚微,这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之中。
敌人的最终结果,李财一家在后来的政治变革中,因贪污腐败被朝廷查办。公元 620 年,李财的父亲被革职查办,家族财产被没收,李财也被流放边疆,在流放途中染病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