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思恩推文 > 其他类型 > 三国:瞒不住了,我,孔明再世诸葛亮姜维后续+全文

三国:瞒不住了,我,孔明再世诸葛亮姜维后续+全文

刷我滴卡 著

其他类型连载

陈到此举又引得张允等众一阵哄堂大笑。陈到怒极,张弓搭箭欲射,却被刘备止住:“休得放肆!”陈到愤而摔弓,杀气腾腾地瞪着船上的张允。张允见之又笑:“那小将弓箭力道如何?今日风大,是否担心射不上来否?”诸葛亮见满船士卒皆满脸怒容,心下颇喜,悄悄扯了扯刘备衣角。知道戏份已经杀青,刘备道:“上覆你家主人,言大汉豫州牧左将军刘备今日要渡江南下,备在樊城静待刘琮贤侄回话!”说罢,调转船头,扬长而去。张允对他百般嘲笑,刘备只用了轻轻一句便将之放在了与刘表平级的身份上。便连刘琮也只不过是刘备的贤侄罢了。而你张允不过是刘家的一条狗!我现在不屑和你对话,叫你的主人出来和我说话!张允虽然蠢,但不笨,怎听不出话中之意?见刘备离开的背影,张允重重往水中呸了一声...

主角:诸葛亮姜维   更新:2024-12-20 16:0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诸葛亮姜维的其他类型小说《三国:瞒不住了,我,孔明再世诸葛亮姜维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刷我滴卡”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陈到此举又引得张允等众一阵哄堂大笑。陈到怒极,张弓搭箭欲射,却被刘备止住:“休得放肆!”陈到愤而摔弓,杀气腾腾地瞪着船上的张允。张允见之又笑:“那小将弓箭力道如何?今日风大,是否担心射不上来否?”诸葛亮见满船士卒皆满脸怒容,心下颇喜,悄悄扯了扯刘备衣角。知道戏份已经杀青,刘备道:“上覆你家主人,言大汉豫州牧左将军刘备今日要渡江南下,备在樊城静待刘琮贤侄回话!”说罢,调转船头,扬长而去。张允对他百般嘲笑,刘备只用了轻轻一句便将之放在了与刘表平级的身份上。便连刘琮也只不过是刘备的贤侄罢了。而你张允不过是刘家的一条狗!我现在不屑和你对话,叫你的主人出来和我说话!张允虽然蠢,但不笨,怎听不出话中之意?见刘备离开的背影,张允重重往水中呸了一声...

《三国:瞒不住了,我,孔明再世诸葛亮姜维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陈到此举又引得张允等众一阵哄堂大笑。

陈到怒极,张弓搭箭欲射,却被刘备止住:“休得放肆!”

陈到愤而摔弓,杀气腾腾地瞪着船上的张允。

张允见之又笑:“那小将弓箭力道如何?今日风大,是否担心射不上来否?”

诸葛亮见满船士卒皆满脸怒容,心下颇喜,悄悄扯了扯刘备衣角。

知道戏份已经杀青,刘备道:“上覆你家主人,言大汉豫州牧左将军刘备今日要渡江南下,备在樊城静待刘琮贤侄回话!”

说罢,调转船头,扬长而去。

张允对他百般嘲笑,刘备只用了轻轻一句便将之放在了与刘表平级的身份上。便连刘琮也只不过是刘备的贤侄罢了。

而你张允不过是刘家的一条狗!

我现在不屑和你对话,叫你的主人出来和我说话!

张允虽然蠢,但不笨,怎听不出话中之意?

见刘备离开的背影,张允重重往水中呸了一声:“还豫州牧左将军,呸,不还是一条丧家之犬罢了。”

“旁边校官问道:“将军,是否禀告都督?”

“禀告都督?你想找死你自己去?你不知道都督最烦听到刘备的消息了吗?”

“那刘…将军说在樊城等着州牧回话该怎么办?”

“哼,就他也配跟州牧相提并论?且晾他两天,等他等不及了再随便找个理由拒绝他,再过几天,就不信曹兵大军还捻不死他们!嘿嘿嘿!”

“将军高见!嘿嘿嘿!”

刘备一行人回到岸边,便叫士卒在江边安营,遍插旌旗,作出欲随时南渡之意,三人便回樊城。

见到赵云,讲了江中之事,四人哈哈大笑,刘备指着诸葛亮道:“军师今日却叫备也做了一回戏子。”

诸葛亮也笑道:“主公养气功夫已是上上等,转换之间自是浑然一体,陈将军今日却叫亮大开眼界。”

原来,勇猛无敌,稳如泰山的陈到陈叔至竟有如此精湛的演技。

陈到亦大笑不止。

刘备道:“不知道张允可曾中计。”

“无妨,今虽不中,明日叫叔至与子龙再去一次,后日还要劳烦主公再去一次,定叫他深信不疑。”

翌日日暮时分,赵云并陈到从诸葛亮所言,果又去江中假装渡江,却被乱箭拦下,自报曰:“吾乃刘使君帐下,敢问将军荆州可有回复?”

张允问道:“怎不见刘将军?”

昨天被他羞辱一番,昨晚一晚上他想好了今天要怎么羞辱回去的话,听说又来人了赶紧兴冲冲地跑了出去,结果刘备没来!

真是失望!

“曹兵攻之愈紧,主公与军师一道于樊城周遭布防迎敌去了,曹兵势众,恐难久持,还望将军速速通报,及时回复!”

“吾已知之!”张允听到曹操攻之愈紧的消息,浓重的失望顿时转为兴奋,但他却不想和两个不知道啥将军的小将说话,转身便回!

身后,迎风还传来呼喊:“万望将军尽快!”

尽快?张允嘿嘿冷笑,希望曹丞相尽快将你们斩~尽~杀~绝~!

两人回樊城复命,却恰见甘宁来此报于刘备曰:“木筏已备齐一千余艘,足够军士渡河!”

他的面容略显疲惫,不过眼神却更加炯炯有神,眼看是熬了很长时间。

刘备如今的兵力加上辅兵并俘虏不到两万人,人数虽少,但砍树造伐那是轻松异常,大家一起熬个大夜,不到两天时间便已完成,堪称神速!

而一千余艘木筏来回十余次,已足以令万余将士在最快的时间渡河。


但闻听糜芳所报之数一个约字,刘备心头已是不喜,见后面说处个难以计量,更是沉下脸来。

好在他也知道自己这个妻舅不堪大用,也不想多作计较,便邀诸葛亮道:“军师与诸将随我一同前来。”

诸葛亮欣然起行,随刘备一同立于高台之上,只见步兵营个个神气充足,战意盎然,

马兵虽少却是意气风发,杀气凌凌,水军虽是新整,却别有一番新气象。

唯独辅兵营中,乱象纷然,最右侧的却是老兵,队列尚可,左侧的战俘亦可,最乱的还要输最左侧的荆州水军。

或者说是荆州水军的淘汰者,他们有的皓首白发,有的却双眼无神……真是众生百态。

而傅士仁还在领着一众将校来回点验。

确实不怪糜芳,他的能力本就不足,再加上现在胜利的次数更多了,辅兵营的规模达到了一个不可计量的存在。

根本不是他再加上一个傅士仁便能统领了的。

诸葛亮思索片刻,有了对策,便对刘备说如此,刘备点头表示同意。

随后便将辅兵营调配如下:将辅兵营一分为五,分别为新兵营:专门操练新招募士卒;

战俘营:专门收录战俘;军事辅兵营:专门在战场为战兵服务,有能力者可升为战兵;

民事辅兵营:专门为民生事项服务;以及伤病营:专门为伤兵服务。

新兵营由马谡、邓范代管,按诸葛亮所提供的操演之法进行操演。

除却被三军战兵营多次抽调演练合格者,今尚剩余两千四百五十六人。

马谡虽是诸葛亮心中永远的痛,但诸葛亮还是怜惜他的才干,让他统率新兵营。

新兵者,顾名思义,只是演练,而不作征战,就当是给这小子试试手。

而让邓范共管新兵营则是当初诸葛亮想要确定邓范发展的方向,而和他闲谈时,曾问过他:

“萧何、张良、韩信乃汉初三杰,你想要做他们中的哪一个?”

邓范的回答很坚决:“欲为韩信也。”

诸葛亮心中了然,还不忘告诫道:“愿你逐韩信之功绩,莫效韩信之为人。”

便将所著兵书尽数托付,今日也算是小试他这把牛刀到底利还是不利。

战俘营由夏侯兰、韩浩共管,共计三千二百一十五人,现在的俘虏多为曹兵。

由两人掌管一则安其心,二者防其叛,三者或可感化俘虏,令其为刘备所用。

韩浩伤养好之后,经过夏侯兰的劝说,又目睹了刘备军的所作所为,心下折服,便也跟着夏侯兰一起降了刘备。

而他的请求也和夏侯兰一样:那就是如果战俘不投降,请刘备不要杀他们。

刘备已经同意了夏侯兰一次,此刻又欣然再同意一次。

军事辅兵营依旧由糜竺为主,糜芳、傅士仁共管,需不惜一切代价满足战事的要求,人数最多,达八千二百三十四人。

民事辅兵营由孙乾、简雍、陈震共管,共计一千两百四十四人。

伤兵营由诸葛均、庞山民代管,其中有张仲景及其弟子以及搜罗愿意从军的医官六十九人。

连同营兵、伤兵共计一千五百九十四人,尚有部分伤兵已经转入江夏,未计入。

但诸葛亮给出了一个标准:需要至少做到一重伤兵配两人、轻伤者配一人的标准。

如今辅兵五营合计一万四千七百四十三人。


须臾,一众精兵便登上敌船,劲弩亦停止射击,甘宁令旗所指之处,前方战船上的兵士纷纷登上敌船,双方随即在敌船之上展开近战。

甘宁亦将令旗交与张允,挺着长枪,径上敌船去厮杀。

大军沿襄江南下而来已有半月有余,甘宁未有片刻闲暇,每日率水军于战船上操演。

而今之水军,已非昔日尚在荆州水寨时可比。

经甘宁整编,再加半月操练,其战斗力较江陵水军已然高出许多。

又见甘宁亲自舞动长枪,冲锋陷阵在前,众军士气大振,杀得敌军连连败退。

江陵水军见战况不利,索性将那二十余艘船丢弃,余船则往江陵驶去,退入水寨,坚守不出。

此番遭遇战,江陵水军损坏大船五艘,被俘获大船十艘,士卒伤亡更是不可胜计,而甘宁辖下水军仅伤亡五十余人,大船亦仅有数艘碰撞之船微损,并无大碍。

那将领则至城中,求见邓义、刘先等人,详述在水上遇袭之事,并言道乃襄阳水军,却不知何故突袭我等。

邓义、刘先亦自狐疑,莫非襄阳有变乎?

先前便有察觉有两万大军于江陵近处安营扎寨,二人早已派人去探,只道旗号是自家旗号,却不知是何人领兵。

邓义、刘先甚为疑惑,又不敢贸然察看,便遣人往襄阳询问,未及回信。

今日又有水军之事,更是疑虑丛生。

正踌躇间,忽闻禀报,言那水军遣使者前来下书。

邓义、张先拆开书信,见书中所述,心中疑虑方才消散,但更大的不安却在二人心中涌起。

书有两封,一封乃诸葛亮所书,书略曰:“曹操大军已然南下,刘琮不贤,为蔡瑁等人蒙蔽,以荆襄九郡献于曹操以求苟安。

然竟为曹操所骗,迁任青州太守,于上任途中,已遭曹操派兵杀害,曹操之奸诈,由此可见。

今我主与大公子会于江夏,以大公子为荆州之主,集荆州之军力民力,欲以江陵为凭依,破曹操于荆北。

曹操残暴,其军所至,生灵涂炭,君今处江陵,岂忍见荆南民众深陷战火乎?宜早作决断,献城予大公子。

荆州民众亦感君之德也,若妄图抗之,献城于曹操为恶,届时玉石俱焚,死无葬身之所,荆州之民更恶君之过,唾弃有加,死不得归葬故里矣。”

刘琮被封为青州刺史之讯尚未传至荆南,然诸葛亮却早已知晓,自是梦中所见之故。

而言刘琮已为曹操所杀之事,纯属子虚乌有,反正无从验证。

二人见之,既愤且惊:“诸葛亮何人也?一介村夫,竟敢出此狂言?刘将军果真为曹操所杀乎?蒯异度在荆州竟不阻之耶?”

对于蔡瑁献荆州降曹操之事,在蔡瑁将江陵交予二人之时,便已察觉端倪。

若非信任二人,蔡瑁亦不会将江陵这一钱粮要地交予二人守备。

然二人毕竟为荆州本地人,虽对刘琮无感,但若刘琮真为曹操所杀,此事则触及其底线。

只是诸葛亮此书之辞未免过于张狂。

二人成名已久,在荆州为官多年,诸葛亮仅为刘表之外甥女婿,出仕前不过一介村夫。

而今更只是随刘备之小卒,竟敢与两位成名已久的名士如此言语,令二人心中颇感不服。

然不服归不服,对于诸葛亮所言感君之德、念君之恶等言语,二人却也是颇为重视与在意的。


刘备一战大破曹操大军,杀敌上“万”的消息如同旋风一般迅速席卷了整个荆南地区,甚至连江东一带都有所听闻。

这显然是荆南世家有意为之,旨在壮大刘备的声势和影响力。

蔡瑁心急火燎地赶到刘表榻前,急切地将这个消息禀报给刘表。

刘表原本苍白的面容上先是浮现出一丝喜色,但很快又转为忧虑之色,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眼前的蔡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伯约,伯约,上苍庇佑,穰星成功啦!”

诸葛亮骤然睁开双眸,他还活着,他竟然还活着!

“哈哈!此番大难不死,吾尚有一纪寿数,十二年矣!上苍庇佑,大汉幸甚。”

“吾昏睡几多时辰?司马老儿可曾率军来犯?伯约?伯约!”诸葛亮呼喊半晌,未见有人回应。

他遂起身,略感自身,精力充沛,不复往昔病弱之态。

环视周遭,亦非冷清营帐与萧瑟秋风,而是一处草堂,一张残破几案,案上尚有半盏凉茶。

眼前诸般,熟悉非常,却又陌生异常,此处一切他皆曾目睹,然又遥不可及,恍若梦境。

“吾身置于何处耶?”此处的一切他感觉非常熟悉,却无论如何也忆之不起。

莫非此乃往生之界?吾终究还是亡故了?

诚然!诸葛亮惨然一笑,毕竟是向天借寿,悖逆天道,穰星实乃艰难之极。

正感慨离世之世竟如此清幽雅静,草屋之门忽地开启,一声仿若黄莺出谷般悦耳之音随之传来:

“夫君,你醒了?你在说什么呢?伯约是谁?”一道倩影趋近,她搁下手中扫帚,行至诸葛亮榻前:

“莫非是噩梦扰人,瞧你这满头大汗。”

诸葛亮凝视眼前这熟悉面容,瞳孔猛地一缩,迟疑问道:“你是月英?”

那人温婉一笑:“我非月英,莫非还是你口中的伯约?”黄月英取出手帕,轻柔地拭去诸葛亮额头汗水:

“快起身用早饭吧。”

“月英,你缘何在此?莫非你亦……那、主公何在?是否也在此处?”

“什么缘何在此?这是咱们家啊,我自然在此,主公为谁?夫君心中莫非已有投效之人?”黄月英略感诧异问道:

“难道夫君你已想通,欲应姨夫之征辟,有意出仕?”黄月英口中的姨夫正是现今的荆州牧刘表。

当年荆州刺史为孙坚所杀,他受上命忝为荆州刺史,但因赴任途中有袁术、孙坚等匪相隔,他只能只身入荆州。

为求速安,与蒯、蔡两家联手,征召蒯良、蒯越二兄弟为官,又娶了蔡瑁之姊为妻。

而黄月英之母亦是蔡瑁之姊,故而,黄承彦与刘表有联姻之亲。

诸葛亮娶黄月英为妻,刘表则成为他的妻姨夫。

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和黄承彦的谈话,刘表久闻其外甥女婿诸葛亮大才,故屡屡召见,欲征辟其为属官。

然诸葛亮深知刘表非其理想的主公,遂每每婉拒。

诸葛亮心生疑惑,此非往生之界乎?缘何其妻常言过往之事?且眼前之景,何其熟悉?其妻面容亦年轻许多?

他深吸一口气,徐徐起身离室,凝视眼前诸般。

须臾,熟悉之记忆于脑海浮现,他忆起,此乃南阳隆中,其草堂田园,乃其一生欲归而未归之地。

他徐步推扉,临门外溪水而视,溪水中乃一白衣俊逸之青年,面上写满自信,写满从容,写满大业必成之洒脱。

诸葛亮对此人的面容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早在二十多年前,他揽镜自视的时候就已经见过了这样的面孔。

周围的环境一片宁静祥和,山峦叠嶂,绿水悠悠,青草如茵,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在眼前。

这种久违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让他感到无比舒适和惬意。

他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着这片自然的美好,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感慨。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疑问涌上心头:难道之前所经历的种种事情,难道都是一场梦境吗?

自己曾经辅佐刘备,联合东吴抗击曹操,夺取荆州以及东西两川之地,后来五次出兵祁山,最终在五丈原病逝。

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难道只是自己在南阳草庐中的一场梦境吗?

这个问题困扰着他,让他不禁陷入沉思之中。这场梦为何如此清晰、如此真实呢?

正当诸葛亮思绪万千时,耳边传来一阵亲切的呼喊声:“二哥,你怎么了?”他缓缓睁开眼睛,看到一名少年正朝他走来,原来是他的弟弟诸葛均。

此时,诸葛均扛着锄头从田间劳作归来。诸葛亮回过神来,轻轻地摆了摆手,微笑着回答道:“没什么,二哥只是做了一场梦而已。”

他的笑容中透露出一种释然和轻松,似乎放下了许多烦恼。

接着,他又补充道:“这场梦非常真实,而且很长很长,仿佛亲身经历过一般。”

“昔年高宗有梦而得傅说,文王梦见飞熊卜得太公,黄帝昼寝游于华胥,庄周梦蝶栩栩而舞,不知二兄所梦是好是坏,又是何意呢?”

高宗就是商高宗,文王则是周文王,太公便是姜子牙,黄帝梦游华胥出自《列子》,庄周梦蝶语出《庄子·齐物论》。

诸葛亮听得此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欣慰之情。他看着眼前的三弟,晗须微笑着,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不知不觉中,自己这个不起眼的三弟竟然读了这么多书了吗?他的知识和见解已经远超常人,这让诸葛亮感到十分惊喜。

“梦就是梦,好也罢,坏也罢,醒后皆散,又何分好坏?不过为兄觉得,梦中所见,还是坏些为好,这样梦醒之后,才发现梦中的一切在现实中并未发生。

若是做的好梦,一觉醒来,一切皆归尘土,岂不落得空欢喜一场?”诸葛亮缓缓说道,语气中透露出一种超脱和豁达。

一个梦都做的这么洒脱吗?对于自己的二哥,诸葛均是发自内心的敬仰。

他双唇微启,似欲言又止,却被黄月英的话语打断:

“夫君,叔叔,快来用早膳了。究竟是何梦境?你之前呼喊的那个伯约,可是梦中之人?”

“嗯……或许如此。”忆起姜维,诸葛亮不禁又为日后之事忧心忡忡……然而须臾之间,他便微微一笑,那不过是一场梦境罢了。

望见黄月英现身,诸葛均赶忙放下扛在肩上的锄头,躬身施礼:“嫂嫂。”

黄月英回礼道:“叔叔不必多礼,快去洗净身上尘土吧。”

虽嫂嫂如此言道,诸葛均仍恭恭敬敬地应了一声“是”,这才返回院中。

黄月英与诸葛亮二人亦并肩走进院中:“还有夫君所言的主公,亦是梦中之人?而非你欲应姨父之征辟而出仕乎?”

然刘表仅为守成之主,非进取之君,岂能得他诸葛亮之辅佐。

自然不能!

见诸葛亮摇头,黄月英略感失落,毕竟自己的母亲乃是蔡家之女。

若自己夫君出仕荆州,本就才华出众,再得蔡家照应,于荆州的发展定当蒸蒸日上?

但既已嫁为人妇,便应从夫,既然选择了诸葛亮,那么无论诸葛亮作何抉择,她都会全力以赴地支持。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