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思恩推文 > 现代都市 >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崇祯云逍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崇祯云逍

薛定谔的虎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云逍一觉醒来,感觉头痛欲裂。揉了揉脑袋,卧在床上,愣了半晌。这才回想起来,之前跟侄儿一起喝酒来着。可过程却是给忘光了,断片了。云逍摇头苦笑,这也太不稳重了。挣扎着起床,洗了把脸。脑袋里,这才慢慢浮现出一些记忆片段。喝酒的时候,似乎说了很多话。好像还……哭了。最后还吟诗来着。云逍拍了一下脑门,羞愤难当。长辈的形象呢?世外高人的人设呢?幸好侄儿是自家晚辈。这要是外人,岂不是直接社死?要是说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传扬出去,那还得了?“祸从口出,切记,切记!”云逍在心里,叮嘱了自己一番。然后将这事抛之脑后。酒喝多了胃里面难受,先填饱肚子再说。他连忙到厨房,打算做一碗酸菜面糊糊吃。这可是个好东西,不仅解酒,还很养胃。做饭的时候,云逍心里琢磨着,...

主角:崇祯云逍   更新:2024-12-23 18:0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云逍的现代都市小说《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崇祯云逍》,由网络作家“薛定谔的虎”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云逍一觉醒来,感觉头痛欲裂。揉了揉脑袋,卧在床上,愣了半晌。这才回想起来,之前跟侄儿一起喝酒来着。可过程却是给忘光了,断片了。云逍摇头苦笑,这也太不稳重了。挣扎着起床,洗了把脸。脑袋里,这才慢慢浮现出一些记忆片段。喝酒的时候,似乎说了很多话。好像还……哭了。最后还吟诗来着。云逍拍了一下脑门,羞愤难当。长辈的形象呢?世外高人的人设呢?幸好侄儿是自家晚辈。这要是外人,岂不是直接社死?要是说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传扬出去,那还得了?“祸从口出,切记,切记!”云逍在心里,叮嘱了自己一番。然后将这事抛之脑后。酒喝多了胃里面难受,先填饱肚子再说。他连忙到厨房,打算做一碗酸菜面糊糊吃。这可是个好东西,不仅解酒,还很养胃。做饭的时候,云逍心里琢磨着,...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崇祯云逍》精彩片段


云逍一觉醒来,感觉头痛欲裂。

揉了揉脑袋,卧在床上,愣了半晌。

这才回想起来,之前跟侄儿一起喝酒来着。

可过程却是给忘光了,断片了。

云逍摇头苦笑,这也太不稳重了。

挣扎着起床,洗了把脸。

脑袋里,这才慢慢浮现出一些记忆片段。

喝酒的时候,似乎说了很多话。

好像还……哭了。

最后还吟诗来着。

云逍拍了一下脑门,羞愤难当。

长辈的形象呢?

世外高人的人设呢?

幸好侄儿是自家晚辈。

这要是外人,岂不是直接社死?

要是说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传扬出去,那还得了?

“祸从口出,切记,切记!”

云逍在心里,叮嘱了自己一番。

然后将这事抛之脑后。

酒喝多了胃里面难受,先填饱肚子再说。

他连忙到厨房,打算做一碗酸菜面糊糊吃。

这可是个好东西,不仅解酒,还很养胃。

做饭的时候,云逍心里琢磨着,是不是该找个小道姑了?

主要是每天做饭、洗衣服之类的杂务,实在是太麻烦了。

才不是云仙长有了什么其他的心思,春天都还没到呢。

当然了。

有个小道姑帮忙暖脚,他倒也不是那么特别的排斥。

很快,云逍就弄好了一锅饭,给自己盛了一碗。

刚端起碗准备享用时,就从道观外,传来一道不怎么客气的声音。

“道观的人呢?”

“还不出来迎接范公子和道录司的牛大人!”

云逍刚醉酒醒来,浑身无力。

哪里有心情去迎接什么饭公子、菜公子,又或者牛大人、马大人。

他端着饭碗,喝了一口面糊,然后朝外面说道:“门又没上锁,自己进来吧!”

片刻后,从道观外,走进来一群人。

为首的是一名锦衣青年。

单是身上的一件锦缎袍子,怕是要上千两银子。

再加上腰上的玉带,腰间挂的玉佩、香囊,这身下来估计要好几千两。

再他后面,跟着一个肥胖的中年道士,还有一名青衣老仆。

赵家峪的甲首赵兴武跟在后面,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显然不会有什么好事。

“有事?”

这些人,不是来烧香算卦的,更不会是来看病的。

没银子进账的事情,云逍的态度,自然不会太热情。

问了一句之后,便自顾自地喝着酸菜糊糊。

“放肆!”

“晋商范家的范公子,还有道录司左演法牛大人莅临,你怎敢如此无礼?”

青衣老仆指着云逍一声呵斥。

云逍皱了皱眉头。

晋商范家?

云逍自然是如雷贯耳。

建奴起家白山黑水,地处苦寒之地。

之所以能日益壮大,晋商居功至伟。

如若没有晋商暗中向建奴出售粮草、军械,甚至是提供军情。

建奴怎么可能会有今天?

甚至这次建奴入塞,晋商就充当了带路党的角色。

并且云逍还知道,从崇祯二年到十五年,建奴先后五次入关,大肆烧杀劫掠,比起鬼子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建奴掠夺来的金银财物,全都转卖给晋商,换取粮食、盐铁等各种军资。

而晋商又将这些沾满大明百姓鲜血的财物,转手倒卖出去,从中谋取暴利。

建奴入关夺取大明江山后,特意将八大晋商,封为皇商。

可见,晋商对建奴的帮助有多大。

范家,正是八大晋商之首。

虽然现在的晋商,还不是什么皇商,但可千万别低估了晋商的能量。

因为早在万历时期,晋商就开始用银子开路,在朝堂上扶植官员,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

这样多年经营下来,晋商已经拥有影响大明朝堂的势力,甚至可以左右内阁辅臣的人选。

“什么事?”

云逍弄清楚这些人的身份后,顿时明白了他们的来意,态度越发冷淡。

赵甲首上前说道:“云仙长,范公子是来买酿酒方子的,我不敢擅自做主,只好带他们来你这里。”

顿了一下,又压低声音对云逍说道:“云仙长,咱们惹不起范家,不如卖了吧。”

云逍不动声色,而是饶有兴趣的看向那位范公子,问道:“范家打算出多少银子,买酿酒的方子?”

“范家昨天让人来赵家峪谈,若是你能爽快答应,赏你个几百两银子,倒也无所谓。”

“咱们范家,可不缺这几个银子。”

范公子“呵”了一声。

随即轻蔑地一笑,玩味地看着云逍:“可你这小道士,却不识抬举,那范家也只有不讲究了。”

“小牛鼻子,这是范公子赏你的!”

青衣老仆一声冷笑,掏出一把铜钱,丢向云逍。

铜钱打在云逍的面前,滚落一地。

其中有两枚铜钱,更是落在饭碗里,溅起几滴面糊糊,落在云逍的脸上。

云逍轻轻地拂掉脸上的面糊糊,眉头挑了一下。

这范家的人,今天有些反常了啊。

毕竟,不管他们身后有多大的背景,他们都只是个商人而已。

这里又是京城,谁都知道,京城的水,深得很。

万一招惹到不该招惹的,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至少在明面上,晋商还是遵纪守法。

不至于跟那些权贵家的纨绔一样肆无忌惮。

也就是一个酿酒的方子而已。

用得着上来就跟小说中的大反派一样?

其中必有蹊跷。

那道录司的牛大人冷笑道:“范家要买你的方子,也是看得起你,你却还拿文作武的,不知道天高地厚!”

“那请牛大人教我,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云逍笑了笑,淡淡问道。


“魏忠贤祸国殃民,百死莫赎!”

“为何杀了他,国事反倒越发艰难了?”

崇祯问出了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

云逍问道:“见过挑水没有?”

崇祯如实答道:“不曾见过。”

他说的是大实话。

身为大明天子,整天呆在深宫里。

想要看到挑水,的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云逍被噎了一下。

然后嘲讽道:“连挑水都没有见过?你该不会是长在皇宫里的皇子吧?”

崇祯讪讪一笑。

以前是皇子,现在是皇帝。

“挑担子总该见过吧?”

“这个……倒是见过几次。”

云逍一阵无语。

这个侄儿,还真是位大爷。

不去当官,实在太可惜了。

“帝王之术,在于平衡,就像挑担子一样。”

“只有担子的两头分量相当,始终保持平衡,担子才能挑得稳当。”

“大明的朝堂,就是一副担子,皇帝是挑担子的人,文官和阉党,就是担子的两头。”

崇祯听了点点头。

这个比方十分贴切,通俗易懂。

“魏忠贤被皇帝杀了,阉党也都杀头的杀头,罢官的罢官,就等于是担子的一头是空的,又怎么还能挑的稳?”

“更要命的是,如今朝堂上的文官,绝大多数都是代表富绅利益的东林党人,如今他们失去了制衡,皇帝还不任由他们摆布,最终这大明还不被他们给掏空?”

“没了魏忠贤,朝局也就失去了平衡,皇帝即使是秦皇汉武重生,也难以掌控。”

“这朝局一乱,天下必定会大乱,大明怎能不亡?”

云逍侃侃而谈。

崇祯满脸震骇,心中狂澜阵阵。

叔父说的……实在是太精辟了!

可他只是一个道士啊!

怎么连帝王权术都懂?

“魏忠贤虽然不是个东西,他却是皇帝的看门狗,有他在,文官们不敢胡作非为。”

“皇帝杀了魏忠贤这条狗,也就没人给他看家了。”

“用不了二十年,这大明江山,就会被文官这些内贼给偷光,还有建奴这些外来的强盗抢光!”

崇祯脸色惨白,藏在衣袖里的手,不住地颤抖着。

叔父字字珠玑,直中要害!

云逍接着说道:“更为可笑的是,当今皇帝,被那帮文官给忽悠瘸了,居然取消了商税、矿监税、海贸税,这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拿着绳子往自己脖子上套吗?”

“当今皇帝取消三税,还利于民,天下无不称颂,你敢嘲笑陛下的仁政?”

崇祯当即不干了,神色极为不悦。

取消三大税,是他登基之后,最引以为傲的一条政绩。

现在竟然被叔父说的一无是处,他自然是一百个不服。

云逍冷笑道:“看你长得人模狗样的,没想到你这脑袋里,装的全都是水!”

崇祯面红耳赤,心中怒到了极点。

大明天子,难道就没一点自尊了?

王承恩更是被吓得魂飞魄散,厉声喝道:“你,你放肆!”

“闭嘴!”

“我在教训晚辈,有你这个下人插话的份儿?”

云逍不客气地训斥王承恩。

“闭嘴!”

崇祯的满腔怒火,发泄到了王承恩身上。

王承恩再次惊到了。

万岁爷可不是什么宽宏大量的人。

这道士都这样了,他竟然还能忍?

“取消了商税、矿监税、海贸税,国库收入从哪里来?打仗、赈灾需要的银子,又从哪儿来?”

“仁政?狗屁!取消的税收,肥的是那些富绅,老百姓又能落到一文钱的好处?”

“恰恰相反,国库没了收入,官府只能想尽千方百计的去压榨普通老百姓。”

“老百姓承受着苛捐杂税,尤其是那些在地里刨食的农民,被压榨的实在活不下去了,哪有不造反的道理?”

“你居然说取消三税是仁政?没有十年的脑血栓,能说出这种白痴的话?”

云霄指着崇祯,不客气地一番数落。

崇祯依然不服,强辩道:“可朝中百官,无不盛赞当今陛下英明,有圣君之相!”

云逍冷笑道:“朝中百官,都被富绅养肥了,皇帝取消这些税收,他们当然要为他歌功颂德了,背地里却都在嘲笑他是沙雕,被卖了却还帮着数钱。”

崇祯无力地辩解:“朝中大臣,多数都是饱读诗书的道德君子,岂有你说的那样不堪?”

“道德君子?”

“朝中的那些大臣,哪个不是满嘴的仁义,肚子里却全装的是生意?”

“你居然说他们是道德君子?我看你脑袋里装的不是水,全都是粪!”

云逍像是用看白痴的眼神,看着崇祯。

崇祯半晌说不出话来,脑袋里一片混乱。

这次被大臣们逼宫,他已经见识到了他们的嘴脸。

叔父说的话,虽然难听了点,却是一点都没错。

“其实吧,崇祯皇帝厉行节俭,勤于政事。”

“并且他的心里面,真的是装着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的。”

“像崇祯这样的皇帝,古往今来都很少见,本来应该能成为大明的中兴之君。”

云逍一阵感慨。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临死留下遗言:“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死的时候,都还不忘老百姓。

这样的皇帝,最终以悲剧收场。

云逍每每想起,都是感慨不已。

崇祯一怔,随即激动起来。

能够得到“叔父”的表扬,可真心是不容易啊!

今天,他是来请教国政的,谁知却搞了一头包。

终于受表扬了!

王承恩也松了口气。

这小道士,总算是说了句中听的话。

谁知,云逍接着,又是一声叹息。

“可惜了啊!”

“大明积重难返,再加上连年干旱、鼠疫这样的天灾,又有这些误国的文官。”

“崇祯皇帝再怎么努力,却摆脱不了‘非亡国之君,当亡国之运’的结局。”

“最终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吊,只剩下王承恩一个太监陪伴,可悲、可叹啊!”

云逍也是喝醉了,心里有什么感慨,这下子全都说了出来。

“什么?!”

“皇帝会在煤山上吊?”

崇祯脑袋里,像是响起了一声炸雷,“轰”的一声。

身子一晃,从凳子上滑落,一屁股结结实实地坐到了地上。

王承恩瞠目结舌,竟是忘了去扶崇祯。


“这不,小仙长的侄儿,要从南方回来了,我家正好今天杀猪,给他送一对猪腿去……”

老者没有察觉到崇祯的异色,自顾自地说道。

随即,他猛地意识到了什么,上下打量了崇祯一番,顿时惊喜起来。

“哎!你不就是小仙长家的侄子云昊吗?”

“没错,你就是小昊子!小时候,你还调戏过我家孙女儿!”

“你看我这瞎眼的,好几年没见,都没认出来!”

崇祯一脸黑线。

小耗子?

调戏他的孙女儿?

朕是堂堂大明天子,能干这事儿?

方正化吓了一跳,忙道:“老丈,不要乱说话……”

不等他把话说完,老者继续眉开眼笑的说道:“我赶紧去给云仙长报喜去,他怕是等急了!”

说完,他就急哄哄的,朝山腰处的道观走去。

这老家伙,不仅眼睛瞎,还是个急性子。

“走,瞧瞧去!”

老者的一番话,让崇祯满心好奇。

别的不说,光是亩产数千斤的粮食,今天就一定要弄清楚。

崇祯朝着老者的方向,大步而去。

方正化不敢大意,连忙全神戒备的跟在后面。

……!

云逍听赵老汉说,侄儿回来了,匆匆走了出来。

他一出道观,就看到朝这边走来的崇祯和方正化。

云逍上下打量了崇祯一番。

他并没有见过云昊,只有前身留下的模糊记忆。

崇祯看上去风尘仆仆,像是赶了很远的路。

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年纪,正好对的上。

并且,长得也不赖,跟记忆吻合。

何况,还有以前,认识云昊的赵老汉指认。

这人,确定是侄儿云昊无疑了!

“咳咳……”

云逍轻咳一声,顿时拿出长辈的威严,板着脸说道:“混账东西,还知道回来啊!”

崇祯知道他认错人了,解释道:“道长……”

云逍不客气地打断他的话:“道长?我是你亲叔!”

“外面冷,赶紧进来说话!”

不等崇祯解释,云逍转身走进道观。

方正化连忙低声提醒道:“万岁爷,当心!”

崇祯不在意的一笑,“无妨,权当是体察民情吧。”

云逍带着二人,来到道观的配殿中。

赵老汉打来一盆热水。

崇祯今天,去德陵看望兄长,被寒风吹了半天,灰头灰脸的。

于是,他也就不再讲究什么了,就着热水,洗了把脸。

方正化在一旁,小心伺候着。

云逍看得眉头大皱。

不知道这小子挣了多少钱。

谱倒是不小,洗个脸都还要人伺候。

并且那个仆役,一看就是个高手。

等崇祯洗完脸。

云逍将火炉上的铁锅拿开。

“先烤暖和了,然后再开饭!”

崇祯坐到火炉旁,不由一怔。

这火炉,是云逍花钱请铁匠,特制的煤炉。

这在后世很常见,是用来取暖、烧水做饭用的。

炉中烧的,也不是现在常用的碳和煤块,而是煤球。

更没有寻常煤炭燃烧后,散发出的刺鼻气味。

这样的煤炉,崇祯自然是没有见过的,他好奇地问道:“这是何物?”

云逍奚落道:“你还真是有钱的老爷,连煤炉都不认识?”

“你这煤炉,倒是精巧,既能取暖,又能做饭。”

“这煤炉中烧的煤块,为何是这种样子,又为何闻不到煤烟气味?”

崇祯讪讪一笑。

堂堂大明天子,居然被人当面嘲笑。

这可真是破天荒的头一回。

“那是蜂窝煤。”

“不仅炉火旺盛,耐烧力强,还能燃烧通透,煤烟少,不会煤气中毒,干净卫生。”

热心的赵老汉,在一旁,耐心地解释。

崇祯吃了一惊。

然后,就如同发现了奇珍异宝一样,仔细打量着煤炉。

这小小的煤炉、蜂窝煤,却是关系到社稷民生的宝贝啊。

如果,京城的家家户户,都有这么一个煤炉,那这个冬天,就没那么难熬了。

方正化不由问道:“我祖祖辈辈都是京城人,以前怎么没见过这煤炉和蜂窝煤?”

赵老汉得意地说道:“这东西,是云仙长独创的,除了咱们赵家峪,其他地方可见不到。”

崇祯再次吃了一惊,开始重新打量云逍。

这小道士,着实不简单啊!

然后,崇祯将煤炉和蜂窝煤的事情,记在了心上。

等回去后,他就让工部,立即在京城,乃至整个北方,进行推广。

崇祯烤了一会儿火,总算是缓了过来。

“吃饭吧!”

云逍搬来一张桌子。

然后,从锅里,取出早就准备好的饭食。

蒸土豆、红薯,外加玉米糊糊。

这样的饭食,在后世,通常是用来喂猪的。

至于现在,却连皇帝都不曾吃过。

方正化想要试毒,被崇祯喝退:“不必了!”

云逍一阵无语。

这个侄儿,谱比那些权贵,都还要大!

崇祯喝了一口玉米糊糊,眼睛顿时一亮。

随即几口,就把碗里的喝光了。

接着,他又吃了一个土豆,和一个红薯,感到有些饱了。

“这些是什么作物,竟是如此美味?”

崇祯吃腻了宫中的饭菜,第一次吃这些粗粮杂食,只感到从未有过的舒爽。

赵老汉笑道:“这就是我之前跟你说的仙粮,土豆、红薯、玉米。”

崇祯一脸迷惑地看向方正化。

方正化也是一脸懵。

这三样东西,他们竟然一样,都没有听说过。

云逍摇头一笑。

这些东西,可不是他用仙法变来的,更不是什么仙粮。

早在嘉靖、万历年间,这三样作物,就已经先后传入大明。

只不过现在没有推广,仅在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种植而已。

云逍这里的土豆、红薯、玉米,是他三年前治好了一个南方香客的病,事后专门让香客从南方,带过来一些当种子。

他先是在道观外,种了几亩地,然后让赵家峪的百姓耕种。

崇祯问道:“请问这三样作物,你从何而来?”

云逍见他一口一个“你”,始终不肯叫自己一声“叔父”,心中不禁有些恼火,于是也懒得答话了。

“这三样作物,自然是来自仙界,是小仙长用仙法,取来的。”

赵老汉满脸敬畏之色。

崇祯和方正化,顿时骇然。

仙粮、仙法,自然是不可能的。

可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

这小道士,简直是高深莫测!

“不知这三样作物,能否当做主粮?”

“产量果真如老丈之前所说的那么高?”

崇祯急声问道,声音都颤抖的厉害。

北方连年大旱,西北的旱灾更为严重。

赤地千里,饿殍遍地,百姓争采山间蓬草为食。

甚至吃人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为了粮食,崇祯已经急白了头发。


崇祯这话,可就说的有点诛心了。

太监不管有多大的权势,永远都是皇帝的家奴。

刘瑾、魏忠贤当年,可谓是权势熏天,一个立皇帝,一个九千岁。

皇帝一道圣旨,就可以拿走他们的权势,甚至是脑袋。

王德化是崇祯在信王府时的老人了,忠心理应没有问题。

他喜欢结交东林党文官,这也没什么毛病。

可是在这种危急关头,他竟然敢站在文官的立场说话。

这可就有大问题了。

要是连个家奴都镇不住,那还得了?

岂不是真的如同“叔父”说的那样,皇帝的耳根子软?

“奴婢对万岁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王德化被吓的,慌忙下跪磕头,颤声说道。

“传旨去吧,要是误了朕的大事,绝不轻饶!”

崇祯冷哼一声,朝王德化摆摆手。

“奴婢遵旨!”

王德化慌忙起身。

走出宫殿,这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也真是奇怪了!

万岁爷早上微服出宫了一趟。

回来就有了主意,并且态度如此坚决。

是谁给了万岁爷,如此之大的信心?

看来,得找那天随万岁爷一起出宫的人问问,询问下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

这时,方正化匆匆应诏而来。

王德化瞥了方正化一眼。

这个小崽子,也不知道怎么就入了万岁爷的法眼。

年纪轻轻,竟然被委以重任,以后肯定是前途无量。

……!

“奴婢方正化,叩见陛下!”

方正化走入宫殿,向崇祯大礼参拜。

“不必多礼,平身吧!”

崇祯和颜悦色地摆摆手。

“朕已经颁旨,以孙承宗为钦差,委你为监军,前往遵化坐镇。”

方正化吓了一跳,连忙跪下。

“奴婢也就是有一把力气,担不起这样的大任,怕是会坏了万岁爷的大事,还请万岁爷选派得力的人手。”

他倒不是推辞。

此时的方正化,才是刚从内书堂出来的小太监而已。

哪里敢担的起,监军的大任?

“你曾亲耳听到云仙长的谋划,由你出任监军,再也合适不过。”

“不过你要切记,一定要一丝不苟地,按照云仙长说的去做,要是有什么错漏,导致遵化失守,你罪莫大焉!”

光是孙承宗一个人,崇祯自然不放心。

万一他自作主张,不按“叔父”的计谋去行事,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崇祯特意派方正化,去监督。

只要按照叔父说的去执行,哪有不胜的道理?

方正化虽说只是一个小太监。

能见到“叔父”,并且受耳提面命,说明他有这个机缘。

不派他监军,派谁?

“奴婢必定牢记云仙长的吩咐,绝不辜负陛下重托!”

方正化十分惶恐,同时对云逍,充满了感激。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跟着万岁爷,一起见到云仙长。

他恐怕是熬上一辈子,也不一定能熬出头。

等大胜之后,他一定要好好重谢云仙长才行。

……!

正如王德化所料的那样。

崇祯的中旨,发出去之后,立即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问题不仅仅只是因为重新起用孙承宗,重用满桂和赵率教。

也不仅在于罢免三屯营二朱。

而是崇祯这次,越线了!

廷议、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

这套程序,就是为了限制皇帝的权力。

如今,皇帝直接下发中旨,以后,还有大臣们什么事?

还怎么为自己,争夺利益?

长此以往,朝政到底,由谁说了算?

于是乎。

当天,就有六科给事中集体上书,请求崇祯收回中旨。

崇祯早有预料,直接选择留中不发。

这下子,可就捅到马蜂窝了,直接引起了众怒。

不仅是六科,督察院、六部的官员们,也都纷纷上书劝谏。

送来的奏章,足足装了三大箩筐。

崇祯依然不予理会,看都不看,直接留中。

于是,大臣们就不客气了。

再次上的奏章中,言辞开始变得犀利、尖锐起来。

每一份奏章,都说的冠冕堂皇,言辞凿凿。

甚至声称,皇帝这样肆意妄为,从此,大明就要国将不国了。

见此,崇祯终于怒了!

他本来,就是个执拗的性子。

于是,大臣们的奏折,一律不回应,也没有做出任何处置。

甚至连自登基一来,每天雷打不动的朝会都取消了。

而就在崇祯和大臣们,僵持的时候,消息不断从遵化、三屯营传来。

十一月初一。

山海关总兵赵率教领四千精锐,奔袭三百里,抵达三屯营。

两个时辰前,接管三屯营的满桂,将赵率教,迎入城中。

当天晚上,孙承宗、方正化,也赶到遵化城,接管防务。

十一月初二。

方正化不顾巡抚王元雅的强烈反对。

亲自带领兵卒,查抄遵化城内乔、常、曹三大晋商开设的商号。

三家商号上至掌柜,下至伙计、亲属,一共五百余人,无一人漏网。

经过严刑拷问,很快就揪出了暗中勾结建奴的奸细。

并且,盘问出了,策应建奴的详细计划。

崇祯收到这些消息后,总算是可以稍稍松了一口气。

“叔父”的推算,果然分毫不差!

此战,必胜!

时间来到十一月初五。

大批官员来到皇宫外请见。

声称若是崇祯不见他们,就一直静坐下去。

“遵化那边,应该快要有结果了!”

“希望孙承宗、满桂,没有让朕失望!”

崇祯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烦躁,压制下去。

这些天,他看似稳如泰山。

实际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因为这关系到大明的国运,他不得不担心。

同时,他也对朝中的大臣们,感到彻底的失望。

这时,王承恩进来禀报:“万岁爷,宫外的大臣,越来越多了,甚至有人准备死谏……”

“他们这是打算,逼宫吗?”

崇祯冷哼一声,“摆驾平台,让他们都过去!”

平台位于建极殿,是皇帝咨询大臣政务的场所。

平台召对是大明的一项惯例。

崇祯来到平台时,有资格列席的官员,全都到齐了。

朝会一开始,大臣们就开始发难。

“陛下不经内阁下发中旨,有违祖制,恳请陛下,收回中旨!”

“三屯营总兵朱国彦、副总兵朱来同,何错之有?为何陛下,直接以中旨罢黜?”

“陛下这是乱命,臣等不敢从命,请立即收回!”


后世的影视剧极力地为晋商洗白。

把晋商描写成为国为民、不吝家财、身怀民族大义的爱国商人。

扯他娘的淡!

这帮奸商,为了利益连祖宗都可以不要。

狗屁的爱国情怀!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晋商就是大明的掘墓人。

是汉民族的千古罪人!

“晋商,该杀!”

崇祯紧攥着拳头,神色变得极其难看。

王承恩骇然看着云逍。

建奴、晋商的底细,朝堂中无人知晓。

东厂、锦衣卫也好不知情。

云仙长年纪轻轻,身在这小小道观中,却了如指掌。

还说自己不是得道高人?

“还不仅如此!”

“晋商不仅靠卖国赚钱,甚至还未建奴提供军情,充当内应。”

“如果没有内应,皇太极这次又怎么敢绕道蒙古,奔袭千里,孤军入关?”

遵化的内应,绝不是什么孤例。

历史上,大明有多次机会平定国内的民乱。

可每次到了关键时刻,建奴都会出其不意地入关。

每次都大肆劫掠一番,使大明元气大伤不说,还让平乱之战功亏一篑。

最终导致李自成等做大,直至攻破京城,大明亡国。

这其中的缘由,正是晋商暗中为建奴提供军情。

云逍一番话,让崇祯勃然大怒,猛地一拳砸在桌子上。

王承恩听得瞠目结舌。

云逍往椅背上一靠,冷笑道:“你们说,这种毫无底线的无耻奸商,不抄家灭族,还留着给大明掘墓吗?”

崇祯杀气腾腾,“通虏卖国,灭九族都不为过!”

“这么多年来,晋商通过与建奴交易,积累了多少银子?”

“至少是三千万两起步!”

“抄了晋商,不仅填满国库,解决了大明的钱粮问题,还为大明挖掉一个大毒瘤。”

“并且除掉晋商,还能断绝建奴的粮食、盐铁供应,建奴没有了这些东西,就会被活活困死在辽东。”

“你说,这笔生意做不做得?”

云逍画出了一个天大的馅饼。

崇祯的内心被一番话说的火热,眼睛都红了。

三千万两银子!

大明如今每年的赋税,加起来才是多少?

四百万不到!

晋商的财富,相当于近十年的赋税收入啊!

崇祯现在想银子都想疯了。

这么大一笔银子放在那里,又怎能不眼红?

好吧,谈银子俗气,不说这个。

正如云逍所说,晋商就是大明身上的毒瘤。

不割掉这个毒瘤,大明迟早药丸。

何况还能够借此机会,对建奴釜底抽薪,伤及元气。

一举三得!

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这笔生意都做得,并且不得不做。

崇祯接着看了云逍一眼,心中一阵惊叹。

叔父,真是大明的救星!

如果不是叔父点拨,将一直被大臣们蒙蔽下去。

大明迟早会被晋商和那帮贪得无厌的大臣们掏空。

十五年后亡国,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事情。

可笑自己竟然以为叔父心胸狭窄,挟私报复晋商。

叔父真的是一心为了大明啊!

“必须尽快除掉晋商!”

崇祯如鲠在喉,再也坐不住了,心急火燎地站起身来。

云逍瞪了他一眼,“你要干啥?”

崇祯道:“为大明,铲除毒瘤!”

“你才喝几杯酒,就醉成这个样子?”

“晋商是那么容易就能扳倒的?”

“再说了,咱们这是做生意,又不是抢劫,急个啥?”

“你这么大的人了,怎么就一点不稳重?”

云逍拿筷子指着崇祯就是一通训斥。

崇祯意识到自己冲动了,禁不住一阵苦笑。

与叔父的老成持重相比,自己还是太心浮气躁了啊。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